“地攤經濟”天天收進三萬?我勸你還是冷靜點
新聞 | 2020-06-05 14:50
和2014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概念橫空出世時一樣,仿佛僅僅過了一個周末,“地攤經濟”的東風就已經吹向了全國各地。5月28日,高層點讚部分城市率先鬆綁“地攤經濟”,激起浪花無數。資本市場的反映尤為明顯,僅在6月2日一天,A股就有9隻地攤概念股漲停。地攤經濟的火熱有著鮮明的政策導向,除了高層的力挺之外,也有更為充分的法規條例作為支撐。中心文明辦此前已明確表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測評指標中不將占道經營、馬路市場、活動商販列為文明城市測評考核內收留。洶湧的風潮眼前,各大互聯網巨頭也沒有缺席,京東團體發布“星星之火”地攤經濟扶持計劃,組織超過500億的品質貨源,為每個小店提供最高10萬元無息賒購,全力支持地攤和小店經濟。京東零售團體CEO徐雷甚至還自信地表示:“京東在扶持‘地攤經濟’、‘小店經濟’上早已全麵展開並積累了豐富經驗。”阿裏巴巴的動作還要更為迅速,在高層發聲後的第二天,
國際物流,阿裏1688平台就公布發布“地攤經濟”幫扶計劃,為“攤主”們提供超過700億元的免息賒購。除了兩大電商巨頭外,騰訊的“全國小店煙火計劃”、蘇寧的“夜逛合夥人”地攤夜市扶持計劃都於近日密集發布,地攤經濟的火爆,比起幾年前的雙創高潮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此熱火朝天的場景,確實讓人感慨到底還是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疫情的陰影持續籠罩之下,地攤上的點點燈光,多少能給城市蕭條的經濟帶來些許的動能。但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說:“別人瘋狂時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瘋狂。”瘋狂推動地攤經濟落地的同時,一些本就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就該被遺棄的“放衛星”式報道,也開始重出江湖。比如近兩日被媒體熱炒的“大排檔業主天天收進三萬元”新聞。事情的起源來自於央視新聞發布的一則視頻,江西省南昌市地攤大排檔業主丁美生在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答應出店經營的情況下,至少天天都是在3萬元以上,現在有77桌。估計晚上兩萬七八千是沒題目的。對於餐飲行業來說,本身夏季就是消費旺季,加之疫情管控向好所產生的報複性消費,生意紅火自然也在情理之中。而且根據丁美生的描述計算,77桌的營業總額達到兩萬七八千,均勻每桌三四百元的消費水平也是在公道範圍之內。但在不少媒體的報道中,事件的描述就發生了根本上的轉變,“大排檔業主:天天收進三萬元”的肯定性描述成為了標題中最常見的句式。除了一些自媒體之外,不少傳統媒體甚至報刊官方賬號都大張旗鼓的轉載刊發,在“地攤經濟”這一穿透階層傳播的熱門眼前,新聞報道似乎已經不再嚴謹。但凡有點經濟學常識的人都應該知道,“天天收進三萬元”和“天天營業額三萬元”之間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假如放在文章標題中,對讀者產生的視覺衝擊也不在一個層級。深諳此道的媒體老師們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偶然做做“標題黨”沒什麽大不了,但非要蹭上“地攤經濟”的熱門,是否就有些分歧時宜了。餐飲行業和地攤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但卻並不能直接劃上等號,尤其對於大排檔這種經營模式來說,本身還承載著房租、人工及原材料的前期投進,對於從業者自身的專業技能也存在著一定的要求。即便是“天天營業額三萬元”這樣的鮮明業績,也不能掩躲從業者背後的辛勞付出,而且本身存在著旺季來臨、消費反彈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單純回功於地攤經濟的鬆綁,對於不明所以的老百姓來說,很輕易就產生錯誤的價值導向。假如單純看到各大有公信力媒體爭相報道的“大排檔業主天天收進三萬元”新聞,讀者很輕易就產生代進性的聯想:國家大力提倡地攤經濟,現在幹大排檔天天能掙三萬,趕緊上車吧。更為嚴重的後果是,這樣的描述經過眾多媒體的背書之後,已經開始有了二次傳播,對於尚處觀看的擇業者來說營造了一種過分繁榮的假象,甚至於將“擺地攤”與“高收進”直接劃上等號。在今年特殊的全球環境下,鬆綁地攤經濟的目的不言自明,那就是緩解持續緊張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本身的定位及其重要,但並不意味地攤經濟能解決當下的一切題目。“天天收進三萬元”,對於盡大多數的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個能夠完成階級跨越的收進水平線,而與之平行的,卻是地攤經濟這樣一個看似門檻極低的行業。尤其對於很多人到中年還在辦公室裏加班做PPT的人來說,逃得過月薪過萬的美團騎手,逃不過日進三萬的大排檔老板。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4月份數據,1-4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354萬,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了105萬,城鎮失業率依然保持在6%,也就是說約有4500萬人處於失業狀態。另外一組數據也同樣讓人觸目驚心:中國6億人的均勻月收進為1000元左右。對於這4500萬失業人口和眾多低收進群體來說,過分熱炒地攤經濟,給予他們的就是一針高潮過後滿是空虛的春藥。從個人角度出發,地攤經濟不適用於所有的人,固然門檻較低,但依然存在門檻,前期的固定投進也因品類而異,無論是全職還是兼職,都應有理性判定。而從市場大盤的角度出發,固然地攤經濟正在全麵展開,但各個城市的推進速度也並不一致,仍有一些城市並未完全放開限製,一味鼓勵群眾擺地攤就業,也存在激化社會矛盾的潛伏風險。所以說媒體啊,還是要進步自身的知識水平,不要聽得風就是雨,無中生有的事情米兰体育全站,你替別人說一遍,你也有責任曉得伐?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