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又重新火起來了,希看能長久……
新聞 | 2020-06-05 14:50
這幾天,“地攤經濟”一詞又重新出現在我們眼前。與沉寂之前不同,這次是各大官方媒體爭相宣傳報道,地位明顯不一樣。全國先後有27座城市提出鼓勵發展地攤經濟並規範治理。比如之前是城管追著聚集擺攤的商販瘋狗一樣地攆,現在是城管追著散落的商販重新拉回來聚集。能出現這次變革,應該和之前的官方報道有關。5月份的時候,中心文明辦明確指出,在今年全國文明城市的測評指標中,不再將馬路市場、活動商販列為考核內收留。後來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台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消息一出,段子手們紛紛閑不住了。朋友圈裏出現了各式各樣的調侃,做房產銷售的同事們表示可以擺攤放樓盤沙盤圖和戶型模型。網紅直播帶貨的也不再追捧李佳琪、薇婭等大咖,均表示要響應國家號召,從線上到線下的轉變,把囤貨拿出來擺地攤。還有腦洞大開的來出招,從淘寶買來各種日用百貨,開始擺地攤賣貨,7天後把剩餘貨品以7天無理由退貨為由都退還給商家,購物時用花唄支付。這樣一個零風險,零本錢,純收益的商機就誕生了。言回正傳,地攤經濟固然忽然就這麽火了,而且還是名正言順地火了,但實在地攤經濟一直都存在。在世紀之交那幾年,城市化進程迅速發展,正是地攤經濟給予了保障。地攤帶動了就業,便利了市區居民生活,發展了零售業。在有些旅遊城市或者旅遊景區,正是由地攤經濟構建了一個個所謂的貿易街,美食街,古文化街,成為了旅遊收進的保證和城市繁華的象征。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地攤攤主都能夠有幸得到一席之地。有人說近幾年隨著城市文明化發展,以往以“髒亂差”形象而生的地攤逐漸消失在市區。實在錯了,看不到地攤,隻能說明沒有融進到人間煙火之中。“地攤”這一貿易體,屬於那種沒有了也不覺得缺少什麽,但有了就能提供極大便利的。以前從我上班到回家的一公裏多的路程,道路兩邊晚上全是各種地攤,有小件日用品,手串掛件,
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貼膜,當然還是以小吃為主。偶然加班晚了還沒來得及吃晚飯,根本不用擔心會餓著回家。這一路雲集各地美食,放工走一趟就仿佛能讓你同時往了北京簋街,南京夫子廟,西安回民街,武漢戶部巷,成都寬窄巷子……最後扶著牆進家門。後來不知什麽時候就“消失了”,從此街道不再堵車,不再米兰体育全站遍地餐飲垃圾,不再滿地油漬,似乎人們都開始覺得現如今整潔的街道才是城市進步的體現,那些討人厭的地攤就不應該再出現了。然而,城市整潔固然最重要,但那些地攤商販並沒有消失,他們為了生計,依然存在於闊別主幹道的各個角落裏,為了逃避城管的追趕,但又不舍得間隔人流太遠。地攤的出現,一開始並不願意為自己貼上城市“髒亂差”的標簽,隻是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換取報酬好在城市中立足,讓自身能夠融進到這個城市當中。現如今,疫情形勢好轉,全國各地需要重新恢複經濟發展步進正軌,刺激消費。地攤經濟重新被提出,相當於指明了一條順利發展的道路。希看可以在各個方麵的共同指引和扶持下,地攤經濟能夠長久地健康發展,成為城市進步的輔助氣力。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