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億美金!達飛團體收購國際物流巨頭CEVA的解析與啟示
新聞 | 2020-05-14 18:59
達飛團體(CMA CGM)收購CEVA是2018到2019年間
國際物流界的重大事件。整個過程從2018年4月份到2019年10月份正式落下帷幕,整整一年半時間,涉及金額約16億美元。交易過程跌宕起伏,期間還穿插著DSV意圖截胡的小插曲。在試圖分析達飛收購CEVA的整個過程和達飛的戰略思路時,不免有燒腦的感覺。作為供給鏈領域專業投資並購人士,回顧和分析CMA CGM收購CEVA的案例,有助於幫助國內相關企業在向新業務轉型時如何設計戰略,以及如何進行一場合適的大型交易。先對兩家公司做個簡單先容。1、CMA CGM
CMA CGM達飛團體是全球第四大集裝箱航運公司,
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全球超過11萬名雇員。2019年實現收進303億美元,EBITDA約38億美元。CMA CGM運營著一個覆蓋全球400多個海運港口以及內陸航線的全球航運網絡,業務覆蓋160個國家,並開發了30多個港口碼頭投資組合以及幹港。達飛團體服務網絡體係由7個服務中心支持,並由750多家機構組成。2、CEVA
CEVA基華物流是全球領先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商。公司業務覆蓋160個國家,全球員工約78000人。2019年公司收進達到71億美元,EBITDA約4.94億美元。CEVA提供全麵的物流服務,其業務條線包括貨運治理和合同物流兩大類。根據Transport Intelligence(TI)2018年的報告,CEVA在全球合同物流排名第5位,全球貨運代理業務排名第14位,空運第7位,海運第14位。CEVA與上汽安吉物流合資的安吉智行物流有限公司米兰体育全站(ANJI-CEVA Logistics)則是國內最大的合同物流公司,2019年收進達到18億美元。3、達飛與CEVA的交易過程解析 從2018年4月CEVA上市到2019年10月CEVA退市,整個交易路徑異常淩亂。經過梳理,這次收購事件在主線上有三件標誌性的大事,也可以看出其交易過程之複雜。CEVA上市CEVA收購達飛物流達飛要約收購CEVA並導致CEVA退市根據年報及官方網站所表露的信息,梳理其時間線如下:
CEVA的上市是整個過程的開始,很難說是CEVA的上市導致最後被收購,還是上市是收購計劃的一部分。個人傾向於達飛隻是想完成一次戰略投資。達飛看中的是CEVA的服務能力和服務網絡,並在CEV上市前成為其基石投資人。而CEVA的加進對於達飛從船公司向端到真個綜合供給鏈服務轉型提供了很重要的支持氣力。達飛不僅成為CEVA的戰略股東,同時雙方也結成了深度戰略合作夥伴關係。達飛也認可CEVA的獨立地位。10月份CEVA同意收購達飛物流CC Log可以以為是整個過程的轉折點。這起事件很難說是一開始就計劃好的,還是一個在過程中發生的決定。但這起事件足以說明達飛已經決心收購CEVA。而事情的起爆點應該是DSV意圖截胡,這使得達飛非常缺乏安全感。在DSV橫刀奪愛之前,達飛應該隻是想好好做生意。我們再來捋一遍時間線。達飛在CEVA 5月IPO後簽署協議,6個月之內不增持CEVA的股份,維持在24.95%。但實際上達飛在10月份就增持到33%,這個比例足以使得達飛在董事會否決掉一個收購提案。達飛一方麵不願意看到自己的戰略夥伴(或未來的並購對象)旁落他手,一方麵可能也以為CEVA在當時不值16億美金,因此提出一個與DSV完全相同的價格方案。為進一步爭取CEVA董事會的認可,達飛同意將自身的貨運代理業務主體達飛物流CCLog注進CEVA,以增厚CEVA的收進和利潤,同時還能形成規模上風,有利於CEVA股價進一步上漲。這個情況下,鐵了心要發展端到端全程物流的達飛不可避免必須收購CEVA。由於達飛已經將自身從船公司轉型的第二主業核心陣地交給了不怎麽受控的CEVA,這顯然是達飛無法接受的。因此盡管資金壓力巨大,但也隻有收購這西嶽一條路。未來CEVA也許還會再次獨立,但在此之前必須得先變成自己人。2019年1月份,在達飛正式提出收購要約後,CEVA治理層仍然希看保持獨立,他們以為以目前CEVA的地位以及與達飛的合作關係,足以支撐股價上漲到40瑞士法郎,即還有 30%的上漲空間。奈何前期大幅下挫的股價已經嚇壞了市場,而且事實上CEVA與達飛已經形成了過於緊密的合作關係,CEVA的獨立性難以體現,投資人紛紛將股權拋售給達飛。CEVA被收購,並終極退市。
要點總結:(1)CEVA這樣體量的國際物流公司,其公然市場價值也就16億美元。(2)除了直接進行並購,進行具有話語權的戰略投資對於企業轉型發展也具有重大戰略價值。(3)將自有的非核心業務與對方的核心業務合並以獲取更大的控製權,也可以作為戰略投資及並購策略中的一環。4、達飛與CEVA戰略協同價值 近幾年來,受到航運業績壓力增大的影響,船隊公司紛紛提出向端到端全程供給鏈服務轉型的戰略。行業領導者馬士基(Maersk)走在了前麵,已經處於將其海運、碼頭、貨運代理乃至合同物流合並為一個單一的綜合集裝箱物流公司的高級階段。達飛作為世界第四大集裝箱運輸公司,也是海洋同盟的成員,也遵循類似的道路。達飛尋求通過內陸運輸和貨運治理來承擔其客戶供給鏈的更大部分,而不是傳統的港口到港口的運輸。達飛與CEVA的合作是該團體戰略計劃的核心,可以充分利用CEVA的服務能力和服務網絡,擴大客戶服務的廣度,進一步夯實其端到真個綜合物流服務能力。固然物流公司之間的合並一直風氣雲湧,但在此前,還沒有出現船公司收購大型全球化物流公司的先例。對於達飛而言,貿然參與一個自己所不熟悉的領域是有風險的,盡管其貨運服務業務已經達到6億美元的水平,但是要實際控製一個百億美元級別、涵蓋各類供給鏈服務體係的綜合物流實體仍然相當具有挑戰性,因此達飛首選以資本為紐帶與CEVA結成戰略夥伴關係。對於CEVA而言,CEVA對達飛的業務戰略需求卻不大,與達飛的合作更多是基於資本層麵的考慮,即有機會從開源節流的角度實現資本價值。業務協同方麵,達飛將自有貨運代理業務CCLog注進CEVA,幫助CEVA進一步強化其綜合貨運業務,尤其是海運業務。CEVA可以充分利用達飛全球服務網點,增強自身服務能力和接觸客戶的廣度,可以通過直接為達飛的客戶提供多種物流服務,加大客戶廣度和客戶服務深度。從客戶角度而言,達飛和CEVA是可以共享和互補的。CMA CGM Logicstics 達飛物流先容 CCLog每年交付48萬個標準箱,包括17萬個受控標準箱,以及2萬噸空運。CCLog在2018年總收進約6.3億美元,EBITDA約1600萬美元。CCLog擁有15000多名客戶和1200名員工,在32個國家獨資運營,並通過合資公司在26個國家開展業務。CCLog在中國、澳大利亞和美國等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印度也是領先的拚箱平台。 CEVA收購達飛物流使其海運貨代,如整箱及拚箱運輸等業務得到進一步強化,其海運能力可達到每年100萬個標準箱,同時在空運、關務也得到進一步加強。 在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8個月裏,CCLog為CEVA貢獻了2.68億美元的收進和1100萬美元的稅後利潤。CCLog在2019年1月1日就開始並表,那麽CEVA在2019年的總收進將達到72.89億美元(實際71.24億瑞士法郎)。治理協同方麵,數字化一直是國際物流業務的重點。對於CEVA而言,原本後續有較大的數字化支出。而達飛在業務數字化方麵已形成一定能力。CEVA利用達飛在全球的7大共享服務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可以省往大量的IT開發本錢,將資源集中到核心數字業務係統開放上往。達飛的服務中心網絡雇傭了6000多名員工,完全可以支持對CEVA的服務。同時CEVA也可以共享達飛在人事、財務、采購和行政等後台治理職能,降低治理本錢。預計達飛將可以為CEVA降低3000萬美元的治理本錢,從而創造更多價值。此外,達飛也可以通過輸出治理經驗來幫助CEVA開釋其生產力潛力。總體而言,達飛與CEVA的融合對雙方而言都是一次正確的選擇。兩者在客戶上重合,業務上互補,價值鏈上則屬於上下遊關係,整合阻力較小。從目前結果來看,收購CEVA仍然給達飛帶來一定的壓力,2019年全年該公司收進達到303億美元但淨虧損2.29億美元,其中CEVA貢獻虧損1.4億美元。達飛CEO以為,公司業績表現不盡如人意主要原因是在整合過程中“客戶流失得太快”。如此看來,兩家著名大型公司的合並且維持業務獨立性的條件下,還是無法解決客戶流失的題目,盡管CEVA仍然是以一個獨立公司的名義在運營,且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客戶忠誠度仍然為整合提出了一個大問號。這個情況值得國內物流公司進行國內外的大型戰略並購前引起留意。盡管如此,戰略性的並購價值本身就不是當期財務報表可以體現的。達飛CEO對交易的遠景依舊表示樂觀,假如不考慮新冠疫情影響的話。事實上,若非新冠疫情打中斷,達飛在2020年第一季度就會明顯的體現整合的價值。5、複盤總結 回顧這次並購,假如跳過目前全球疫情黑天鵝的影響,在戰略上可以判定是正確的。並購戰略上,達飛選擇夯實主幹業務,一步到位的收購方式。達飛的戰投乃至後麵的收購目的都非常明確,就是要開展綜合貨運和三方物流業務。在這個目標指引下,是開枝散葉慢慢收購專業型或區域型的小而美公司,還是以搭建主幹一步到位收購全球性的領先綜合物流公司,這也是眾多企業一直在思考的題目。這涉及到參與新業務時對並購戰略的縝密思考,需要依據企業自身情況和戰略目標綜合判定,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小散並購模式:小散型模式資金壓力較小,風險可控。但條件是自身主幹業務強大,在前台和後台都可以對被並購對象賦能的情況下,並購對被並購主體會產生正麵作用,雙方也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和規模上風。我們看到德迅近幾年的收購行為就是如此。反之在本身主幹業務不強的情況下,並購對象與主體無法形成協同,形合而神分歧,隻能淪為一盤散沙,自生自滅,對企業戰略目標起不到推進作用,反而浪費了時間本錢和機會窗口,所謂的風險可控也隻是花了“較小的代價沒有很快失敗,即便失敗也能承受”而已。主幹並購模式:這種方式下,並購目標一開始就很清楚,但由於操縱複雜,投進巨大,風險也大。因此一般少有嚐試。由於采用這種模式,在一般情況下收購方對被收購方的業務缺少經驗和資源,雙方團隊是否能成功整合存在難度。但對於像達飛這種戰略方向上主幹業務極其弱勢的情況,畢其功於一役反而應是上選。達飛和CEVA固然主業不同,但是客戶基礎重合,大行業一致,同屬價值鏈上下遊夥伴,雙方戰略方向一致。且雙方業務邊界相對清楚,品牌依舊保持,運營相對獨立,整合以後,理論上對客戶的影響較小。從初步結果上看,達飛由此一舉完玉成程供給鏈服務體係的打造,成為行業主要玩家,其業務成熟程度接近甚至已經超越馬士基,業務能力和資源能力亦可對德迅造成衝擊。達飛的基本目的已經達到,後續隻要依據CEVA的主幹繼續開枝散葉進行風險較小的並購和合作錦上添花即可。整體而言,收益大於風險,且整合成功可能性較大。在戰術上,雙方是結成深度的戰略同盟還是合並成一家公司,實在還可以探討。綜合戰略布局價值和財務回報,個人以為以資本深度參與的戰略同盟方式有可能是更好的方案。從業務邊界上看,達飛將貨運代理業務出售給CEVA,雙方的業務邊界已經非常清楚,以兩家獨立公司形式進行運營是可行的,也能較好的實現各自的戰略價值和訴求。另一方麵,從資本回報上來講,達飛甩掉了一個低毛利、低競爭力,但又不得不花費巨大精力往培養的達飛物流。並進一個更加有競爭力的物流服務平台,給雙方都會帶來資本價值的提升。若達飛可以以業務換股權的形式,通過出售CCL使達飛在CEVA的股權進一步上升到40%,則對達飛而言其資本收益也許可以更高。從並購的角度來看,成為一家公司在戰略和治理上的一體性顯然優於資本同盟的方式,更有利於達飛遠期戰略的執行。但從資本市場角度而言可能不是最好的選擇。一家船公司和一家貨運公司合並可能對市場格式的衝擊遠不如兩家同類公司合並。市場短期內除了故事,看不到實質的利好。此外,混業經營在前期會導致利潤上風主體的利率率下降,因此整體市值反而可能下拉。大膽猜測,為了財務收益,不排除達飛在將CEVA的治理層“理順”,完成實質控製以後,再次選擇將CEVA獨立上市。當然隨著疫情黑天鵝的持續發酵,所有理性的判定都會在大勢眼前變得無足輕重。在一次全球重大多難難之前進行如此大規模的收購,我們隻能感歎達飛命運多舛,並且祝福他能夠逆風飛揚。但從另一個角度想,達飛和CEVA的新冠危機(包括其他海外物流公司)對中國企業也許不失為一次大撿便宜貨的時機,希看中國企業能夠把握住機會。附錄:CEVA公司詳解 CEVA是國際著名的綜合物流服務公司,其曆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Ken Thomas在澳洲成立TNT運輸公司,即TNT物流的前身。而CEVA這個品牌本身就是強強聯合的產物。2006年,總部位於紐約的私募股權基金阿波羅全球治理公司收購了TNT物流。隨後阿波羅收購另一家著名公司美商宏鷹國際貨運公司(Eagle Global Logistics, EGL)與TNT物流整合,公司更名為CEVA物流。CEVA物流致力於為大中型公司和跨國公司設計並提供行業領先的物流解決方案。業務遍布160多個國家,擁有58000餘名員工。2018年,公司業務收進達到73.6億美元,2019年略有下降達到71億美元。
CEVA在全球範圍擁有綜合的物流及供給鏈服務能力,其業務條線包含貨運治理和合同物流兩類。具體從事的業務包括:空運、海運和陸路運輸;合同物流與倉儲服務;跨境運輸;項目物流;端到端供給鏈解決方案(第四方物流和領先的物流供給商治理);電商物流、供給鏈服務及其他增值業務。
CEVA提供的物流服務,在中國和其他亞洲國家、中東和拉丁美洲等高新興市場中都占有重要地位。2018年,CEVA在合同物流和貨運治理分別占收進的52%和48%。在區域上,EMEA地區41%,美洲33%。亞太地區26%。行業方麵,消費和零售占27%、汽車(25%)、產業和航空(24%)、科技(15%)、醫療(5%)和能源(3%)。
上汽安吉智行 在大中華區(包括香港和台灣),CEVA通過獨資企業,以及合資企業安吉智行在貨運治理和合同物流方麵,提供大量服務。CEVA在中國有兩家公司:一家是CEVA的全資子公司CEVA中國,還有一家就是CEVA與隸屬於上汽團體的安吉物流合資成立的上汽安吉智行(ANJI-CEVA)。CEVA與上汽各占50%的股份。上汽安吉智行於2002年景立,是國內最大的合同物流企業,也是國內規模最大的汽車物流供給商。除了提供進廠物流、售後物流、進出口物流外,還提供幹線運輸服務,網絡覆蓋至中國400多個城市。安吉智行的主要業務包括:汽車零部件進廠物流支持每年超過四百萬輛汽車的生產,涉及包括通用和大眾等合資品牌以及其他國產自有品牌;汽車零部件售後物流包括向全國各地經銷商和維修中心的倉儲和配送;地麵運輸網絡覆蓋全國22個省200多個城市、6000多輛卡車;空運和海運業務部分汽車零部件往返中國大陸倉儲和配送聚焦產業、消費零售及高科技等行業公司擁有19000多名員工,倉儲麵積超過200萬平。2018年實現收進約14億美元,較2017年增長3億美元。其中CEVA將其合同物流業務交由合資公司操縱。CEVA與達飛的聯姻也為安吉提供了不少業務機會。2018年8月,安吉智行收購華宇物流,進進零擔快運市場。2017年,CEVA與安吉續簽了15年的合約,將合作期延長至2032年。 通過雙方此次合資延期,安吉智行的業務範圍將從汽車板塊拓展至覆蓋大中華區的非汽車合同物流,包括產業航天、科技、快消、零售和電商等領域。目前,CEVA已把其國內合同物流業務整合至安吉智行,使其能夠參與CEVA全球網絡的合同物流運作。安吉智行的物流業務範圍拓展至非汽車板塊,這將為在中國經營的國內外客戶帶來明顯上風。數據來源:1、CMA CGM,2018年、2019年年報、財務報表2、CEVA,2018年、2019年年報、財務報表3、CMA CGM 官網4、CEVA 官網原標題:達飛團體收購CEVA的解析與啟示作者 | alwayZHi來源 | 直言物語此文係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物流沙龍態度特別聲明:以上內收留(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台“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