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2月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易主 商務部答每經問:中歐貿易良好發
新聞 | 2020-05-08 17:30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前2個月外貿數據顯示,東盟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隨著疫情在歐洲迅速蔓延,中歐貿易未來走勢如何?
3月12日,商務部召開網上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外貿司司長李興乾回答《逐日經濟新聞》記者上述提問時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包括中、歐在內的各國貿易發展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全球產業鏈受到幹擾。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歐貿易良好的發展勢頭不會改變。
據統計,1-2月,我國進出口總額4.12萬億元,下降9.6%。其中,對美國、歐盟、日本等傳統市場分別下降19.6%、14.2%和15.3%。對東盟、“一帶一路”國家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分別增長2%和1.8%。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東盟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盟貿易總值5941.1億元,同比增長2%,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4%,比往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其中,中國對東盟出口3090.8億元,同比下降3.6%;自東盟進口2850.3億元,同比增長9%。
1-2月,中國與歐盟貿易總值為5574.2億元,下降14.2%,占我外貿總值的13.5%。其中,我對歐盟出口3160.6億元,下降17.1%;自歐盟進口2413.6億元,下降9.9%;對歐盟貿易順差747億元,收窄34.1%。數據來源:海關總署
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表示,近20年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協定實施及其升級,東盟經濟一體化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雙方在互聯互通、產業、金融等領域開展了一係列富有成效的合作,均推動了雙方貿易往來。
許寧寧以為,
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中國—東盟雙方貿易增長,與相互間生產、生活需求有著直接關係,與雙方企業的相互投資增長、跨國公司在中國與東盟國家的產業分工有著密切關係。這是雙方貿易增長的內在決定性。相信疫情後中國—東盟貿易將獲得新的大的發展。
《逐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發現,就年度數據而言,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位次米兰体育全站在2019年就已經發生變化,2019年東盟首度取代美國,躍升為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而歐盟仍然位列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李興乾回答《逐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中國和歐盟互為重要的貿易夥伴,自2004年起歐盟已連續16年保持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2019年,在全球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
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中歐雙邊貿易逆勢而上,再創新高,進出口總額達到7051億美元。針對前2個月我國最大貿易夥伴易主的現象,李興乾對《逐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包括中、歐在內的各國貿易發展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全球產業鏈受到幹擾。“但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中歐貿易良好的發展勢頭不會改變。我們將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基礎上,同歐方深化務實合作,推動中歐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逐日經濟新聞》記者留意到,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歐洲在疫情防控方麵麵臨嚴重形勢。
截至記者發稿時,意大利累計確診病例已達12598例。除意大利外,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國也開始呈現出暴發態勢。法國12日新增91例確診病例,總數達2372例,同屬歐洲疫情熱門地區。此外,瑞士、挪威、丹麥、荷蘭、瑞典等國形勢也不樂觀。數據來源:wind
中國國際題目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歐洲國家內部的相互貿易與投資是其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假如類似“封城”“封國”的措施在更大範圍內實施,將會打亂歐洲單一市場內部的產業鏈、價值鏈、供給鏈,給經濟造成不小衝擊。
崔洪建以為,中歐很多產業是處在同一條產業鏈的不同環節,缺了中國企業不行,沒有歐盟企業也不行。但受疫情影響,
國際物流,現在雙方在產業鏈、供給鏈上的合作正麵臨考驗。假如疫情持續時間拉長,企業可能不得不往尋找替換合作夥伴。因此,中國國內加緊複工複產,對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供給鏈中的地位,抵抗逆全球化非常有必要。
封麵圖片來源:攝圖網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