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電商快遞:懸在順豐頭頂的雙刃劍

 新聞     |      2020-05-07 17:36
米兰体育全站 原標題:電商快遞:懸在順豐頭頂的雙刃劍 來源:搜狐網  4月23日,順豐控股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報告顯示,第一季度順豐營業總收進335.41億元,同比增長39.59%;回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07億元,同比下滑28.16%。在同行業普遍存在營收、利潤雙下滑的情況下,順豐的這份財報值得稱道。  當然,順豐2020年一季度的營收能保持增長,還要回結於在疫情期間,在其他快遞企業普遍歇業停工的情況下,順豐仍然堅守一線,持續為一線的工作職員和重要民生用品提供快遞(主要是網購業務)服務。  過往幾年電商件業務在順豐團體業務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實際上,一直走“高端路線”的順豐,在增長遇上瓶頸之後,電商件業務成了幫助順豐更上一層樓的重要助推力,當前的財報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  與此同時,電商件毛利低仍然成為拖累了順豐盈利能力的“首惡”,一季度順豐的盈利能力同比下滑28%。顯然,電商件業務是把“雙刃劍”。  順豐被價格戰擠出電商快遞賽道的六年  過往六年,國內電商快遞市場基本上被“四通一達”瓜分了。而過往六年得益於智能手機的普及,在移動互聯網的東風之下,國內電商贏來了井噴式的業務增長,相應的帶動了跟電商緊密相關的物流企業的發展。  在過往六年,海運報價 國際快遞,電商件業務老大中通業務增長了10倍,韻達、百世的快遞單量增長超過4倍,圓通超過3倍,連增速較低的申通也超過2.5倍,而在這個增長迅猛的市場,順豐掉隊了。  從2014年到2019年,在“通達係”的企業在電商市場攻城略地、野蠻生長的時候,順豐卻隻能白白錯過這個市場。其市占率也從2014年的11.5%下降到2019年的7.6%,排名也從行業第四變成了行業第六,多次站到了“頭部快遞巨頭”的末尾。  當然,順豐對電商市場蓬勃發展的業務盡非無動於衷,甚至順豐還曾是行業內較早的“吃螃蟹”的那個。早在2013年,順豐就曾高調公布以“標準件6折”的價格殺進電商快遞。月度達到2000票以上的月結客戶,可以享受順豐特惠電商同城8元,省內9元,省外10-17元的優惠價。  盡管這一價格早已低於順豐常規定價,但與通達係的價格一比,順豐的定價就顯得毫無上風。由於同年整個通達係的均價也才9元,順豐的最低價是通達係的“均勻線”。在那個對價格敏感而對服務要求不高的年月,順豐在電商件上的布局就顯得毫無上風。  當然,最根本的還在於做直營的順豐在電貿易務上基本是“費力不討好”。以2014年順豐首次做電商件的營收來看,當年新增電商件營收為116億元,但當年回母淨利潤利潤卻較上年下降了4.7億元,毛利潤率下降了7.6個百分點。  試水一年電貿易務的順豐陷進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費力不討好,順豐在電商件上布局的動力大減。  加之以“加盟製”為主的“通達係”利用本錢上風,在電商紅利期為搶占市場大打價格戰,順豐無辜“躺槍”。這讓本就為電商件單票收進低而嚴重拖累利潤的順豐,對電商件更加沒有了熱情,轉而回頭專注做自己的時效商務件。  然而,近幾年順豐主打的時效性商務件的營收也遭遇瓶頸,連續幾年僅保持個位數增長,這讓順豐不得不重新思考電貿易務上的可能性。  放低身段再度進局  時效業務是順豐起家的根本,“快、準、安全”是行業標杆。時至本日寄遞高價值物品或重要文件,多數人的首選仍然是順豐。2019年時效板塊收進565億,國際貨運 空運價格,同比增幅僅為5.9%。很明顯,順豐傳統的時效件業務已經遇頂了。  不過,電商快遞業務還有未來。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實物商品網上商品零售額為7萬億元,整體增速為25.4%,而線上銷售額占社會總體零售額還不到20%,相對來說電商市場還有較大的空間。  此前進局電商之所以不順,是由於在與“加盟製”的“通達係”同台競爭本錢上不占上風。不過,國際物流,順豐快運的創立逐步解決了這一題目。順豐的新業務順豐快運啟用雙品牌戰略,一手學習友商的“加盟製”,創立“順心捷達”;另一手創立順豐快運,采用自營模式,服務高品質客戶。  截至2019年末,順心捷達加盟網點超過6000個,直營場站171個、麵積41萬平米,服務覆蓋全國294個城市、1851個區縣,2019年單日最高業務量1.1萬噸。順豐快運品牌擁有51個中轉場、1300個快運網點、場地麵積175萬平米;派送車輛1.9萬輛,1134條幹線、8170條支線;服務覆蓋全國362個主要城市,單日最高業務量2.3萬噸。  通過采用“通達係”的加盟製,降低了順豐的本錢壓力,順豐在單票收進上也做出了較大讓步。順豐的票均單價從2018年的23.2元降到2020年的18.2元,降幅21.6%。在順豐公布再次進局電商快遞的2019年,其票麵收進一路走低。  可見順豐為了做電貿易務,已經放下身段,降低價格,不再執著於高段位、高客單價的以往模式,還專門推出了針對電商件的“特惠專配”。從效果來看,成效明顯。  開展特惠專配後,順豐的業務量增速6月開始明顯反彈。從2019年8月之後連續多個月業務增速遠超行業均值,10月、11月和2月業務月均增速超過50%。  另外,順豐還與唯品會展開電貿易務合作。從結果上來看,對雙方可以說是雙贏,合作後在訂單量上,唯品會全年訂單量同比增長29%來到5.66億件。順豐也受益於這一合作。2020年2月,順豐快遞整體份額升至15.9%,業務量達到4.75億件,同比增長118.9%,帶來收進86.4億元,同比增長77.3%。  不過,營收上往了,利潤又下來了,顯然順豐又回到早年做電商件的那個怪圈裏麵。  再陷“價格戰”泥沼  重新進局之後,順豐首戰告捷。但這並意味著順豐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究竟,進局電商快遞真正的考驗還是價格戰。在電商單量越來越大,快遞公司業務嚴重同質化的情況下,各家為了延攬客戶,紛紛推出自己的“價格補貼”戰術,這個招數在以往的電商快遞業過招過程中幾乎是百試百靈,但結果是快遞收進整體下跌,電商快遞真的進進到了“刺刀見紅”的紅海場景。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快遞行業均勻單價已由2007年的28.5元/件,腰斬至2019年的11.8元/件。2019年,6家頭部快遞公司中,韻達、申通和圓通的單票價格分別在3.22元、3.08元和2.95元,行業排名第一的中通單票價格則為1.72元,同比下降10.1%。  主營高單價時效件的順豐盡管以21.93元的單票價格高於對手,但其價格同樣出現下滑。2019年全年,順豐單票價格同比下滑5%,其中四季度均同比下滑20%左右。  快遞江湖的“價格廝殺”仍在繼續。作為全國快遞業風向標的義烏正在掀起新一輪的“價格戰”,單價更是跌破1元。按照此前菜鳥網絡副總裁史苗的說法:“過往三五年不輕易,接下來三五年恐怕更難。(快遞業)打打停停的日子過往了,以往打半年停半年,今年搞不好全年都在打。”  本次,順豐在營收大增的情況下,利潤下降就是預兆。預計電商快遞普遍存在的“價格戰”,將讓順豐的利潤在未來仍將麵臨很大的考驗,但對於營收增長麵臨瓶頸的順豐而言,似乎也是別無選擇。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