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出海記
新聞 | 2020-04-24 15:28
來源:時代周報“求購KN95口罩,有能做的嗎?可以馬上打款,量大!”“想做外貿出口的工廠可以盡快發展出口了,大量海外訂單在等你,利潤非常大,可加我微信!”在一個擁有300多人的“疫情物資出口”微信群中,天天都彈出大量諸如此類的信息,巨大的海外商機挑逗著每一個人的神經。疫情蔓延,口罩已然成為全球“稀缺品”,牽動整條產業鏈。4月5日,海關總署綜合業務司司長金海先容,從3月1日4月4日,全國共驗放出口的口罩約38.6億隻,共價值77.2億元。但口罩出口生意熱鬧的背後,隱躲著諸多變數和風險,也折射出在巨大的市場眼前,國內整個口罩相關產業“浮躁”的情緒。4月3日,原本做傳統產業品貿易生意的張強(化名)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我是臨時做的口罩生意,再加上有很多外國企業客戶的資源,還花了十幾萬元緊急辦理了歐盟CE認證。”然而,拿到CE認證的張強以為可以順利出口口罩到國外,但對於醫療物資出口嚴格監管的消息卻打破了他的“發財夢”。4月4日,時代周報記者從商務部官網獲悉,自4月1日起,出口醫用口罩的企業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麵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實際上,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口罩“投機”生意開始變得不好做了。“巨大”的海外商機“現在明顯看到戴口罩的人多了,但是口罩根本不好買。”4月5日,生活在加拿大多倫多的華人曼文(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現在實體店幾乎買不到口罩,從網上買的話,顯示寄到的時間都差未幾是半個月之後。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前段時間我們剛買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差未幾是人民幣4.99元一隻,
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不過現在可以找到2元一隻的了。”曼文說。在疫情更為嚴重的意大利,口罩供給情況也不收留樂觀。4月6日,一位意大利留學生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意大利這邊口罩不好買,藥店基本中斷貨,亞馬遜上顯示有貨,但到5月1928日期間才到貨。隨著海外疫情的暴發,口罩出口生意成了口罩生產企業眼中的“藍海”,有的企業還沒有看清市場的規則,便匆忙投身其中。天眼查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3月30日,全國共有口罩生產企業75943家,
千航貨運
空運價格,增速同比增長高達1821.55%。近日,時代周報記者采訪了多家口罩生產企業,相關工作職員均向記者表示目前已經在進行口罩出口業務,有相關訂單在執行。4月3日,九安醫療(002432.SZ)董秘辦接線職員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海外疫情蔓延以來,公司一直接到來自意大利、法國、美國、德國等地的需求詢單。“口罩我們沒有自己在生產,我們是整合這方麵資源來出口。”上述九安醫療董秘辦接線職員表示,關於產品質量、認證方麵都會嚴格把關。3月30日,奧美醫療(002950.SZ)在投資者關係互動表中表示,目前公司口罩產品的產能跟市場需米兰体育全站求相比還是有缺口,供不應求。“由於產能有限,在海外主要通過長期合作的客戶渠道來做,以及做有政府采購背景的訂單。”奧美醫療表示。符合出口標準的口罩生產企業正緊鑼密鼓地加大馬力。而不符合標準的也正在努力達標,其中符合各個地方的認證是必須達到的門檻。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巨星科技(002444.SZ)防護口罩分別在3月16日和3月17日獲得了美國FDA申請獲批和歐盟CE符合性聲明文件。還有更多企業,正在尋求出口認證資質辦理,這直接掀起口罩認證市場的“瘋狂”。認證亂象頻出標準認證,是口罩出口的一道最重要的必備門檻。其中,出口歐盟國家,歐洲合格認證(CE)是必談的話題;出口美國,
跨境鐵路
國際物流,也繞不開食品藥品治理監視局(FDA)。臨時進局的口罩生產企業並沒有相關認證,緊急辦證成為出口的必要條件之一。有商機就有投機。時代周報記者留意到,淘寶上湧現了不少聲稱可以開具CE和FDA證書的商家店展,有的聲稱1―2周便可以出證。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很大部分口罩廠接到的歐洲國家訂單居多,CE認證更為火熱。但有的新進局者給所謂的認證機構交了錢,固然快速地拿回一堆證實,但卻發現並沒有用處,甚至是假證書,完全不能出關。4月5日,中國境內具有口罩等防疫用品CE認證能力的認證機構英標治理體係認證(北京)有限公司聯絡人張樂潤對時代周報記者坦言:“有些認證機構已經沒有認證資格了,卻還在接單。”張樂潤說:“印象中最少有三個客戶過來谘詢,說他們的貨被海關扣了,就是由於他們用的證書是假的。”4月3日,口罩生產企業工作職員劉洋(化名)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很多國內的口罩廠是最近幾個月才建新廠,他們沒有CE和FDA認證,存在突擊辦證的行為,說白了,就是買證。”“國內的口罩生產廠太浮躁了。”張樂潤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這段時間接到太多工廠的電話,超過60%的廠家隻知道一個概念,就是‘做生意’,用什麽標準他們不知道,隻需要把生意談下來,錢會給足,就這麽簡單粗暴。” 米兰体育全站張樂潤先容,實際上,歐盟根據用途將口罩分為兩類,一種是醫用口罩和個人防護口罩。 據國家認監委表露,醫用口罩需加貼CE標誌,根據口罩產品無菌或非無菌狀態,合格評定模式也不同。其中,無菌醫用口罩必須由授權公告機構進行CE認證;非無菌醫用口罩,企業隻需進行CE自我符合性聲明,不需要通過公告機構認證。不過,非無菌醫用口罩在後期要麵臨被抽查,質量依舊不能忽視。“我建議口罩廠還是要沉下心來做一點工作。”張樂潤表示,疫情期間,來他公司做認證的很多口罩廠無法通過認證。張樂潤還告訴記者,倘若要拿到正規證書,一套完整的認證流程下來,差未幾要4個月到半年的時間。監管逐步收緊就這樣,新進場的口罩玩家們還未能成功出海,就被國內分歧規的認證機構“坑”了一把。但在口罩出口市場,還遠不止這些“花招”。“現在搞不清楚真實的市場需求有多大,假訂單到處飛。”劉洋透露,“工廠談的訂單是很多的,天天詢單的人都不停地找過來。但是,很多訂單都沒有下文。”奧美醫療方麵也提示,“我們發現海外的商務訂單信息比較混亂,有不少貿易公司拿著同一個源頭的訂單在市場上詢價,量非常大,報價差異也非常大。所以投資者要理性看待口罩出口的這個事情”。在劉洋看來,除了假訂單之外,“白板”生意更是令整個口罩市場亂象橫生。據劉洋先容,“白板”是口罩行業內的一個術語,指的是沒商標、沒包裝的口罩,經過有需求的工廠收走,加上包裝,配上認證出售。催生如此行情的原因是,一方麵工廠產能不足,另一方麵工廠缺乏認證或者資質。時代周報記者分別在不同的“口罩出口交流群”中都看到了倒賣“白板”的商家。“建議果中斷打擊白板交易,其次是處理分歧規的認證。”劉洋建議。據市場監管總局網站4月5日消息,為有力支持全球抗擊疫情工作,規範認證市場秩序,決定即日起,市場監管部分開展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領域認證活動專項整治行動,重點打擊虛假認證、買證賣證等認證違法行為。商務部官網消息,自4月1日起,出口醫用口罩向海關報關時,須提供書麵或電子聲明,承諾出口產品已取得我國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書,符合進口國(地區)的質量標準要求。“海關現在要求要有注冊證,這個都是老廠才有,新的都在等著批。”張強由於隻有備案,沒有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而無法出口。“口罩出口的新規出台很有意義。”4月5日,一位一直在幫海外朋友溝通國內口罩資源的業內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直言,一方麵,口罩出口市場規範之後,可以幫助一些企業減少出口的風險;另一方麵,也有助於國家在國際貿易上樹立形象。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