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運港:
目的港:

一隻口罩告訴你,為什麽歐美要求助中國?

 新聞     |      2020-04-24 15:14
  一隻口罩告訴你,為什麽歐美要求助中國?   陳辰 科工氣力   最近全球疫情局勢可謂“一浪接一浪”。目前中國基本控製住了疫情,但在韓國、伊朗之後,歐洲和美國卻開始迅速蔓延。   其中,歐洲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意大利、丹麥、法國等先後效仿中國“封城”;英國在希看於“群體免疫”後終於克製不住,公布全境“封城”。德國呢,一邊“棄療”一邊趁火打劫。盡管默克爾說疫情是二戰以來最大挑戰,但仍有年輕人在“派對”。   在疫情期間,首當其衝宣揚要“自由與民主”的美國,也宣告進進“國家緊急狀態”管控疫情,同時禁止歐洲申根區26個國家職員進境。目前,美國已成為全球確診人數最多的國家,至少有八個州公布“居家隔離令”,影響超過1億人口。 3月1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公布美國進進“國家緊急狀態”。圖/海外網   大難臨頭各自飛,經常稱兄道弟的歐美國家各打著算盤。同時,他們對中國“抗疫”措施的“話風”開始突變:從原來的指指點點、抹黑質疑到效仿學習、虛心請教。   尤其疫情較嚴重的意大利、西班牙、塞爾維亞和挪威等國,在明確歐盟兄弟靠不住後,紛紛公然向中國求助。其中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求援時,更是潸然淚下。   而中國在對意大利首先“以恩報恩”、援助非洲以及東南亞等地後,也向歐洲多國密集派出了多名醫療專家,以及運送口罩、防護服、呼吸機等大量救援物資。   但美國放不下這臉,同時唱起了“雙簧”,一邊喊著“中國病毒”,一邊又說“美國需要中國的口罩”,同時將中國製造的醫療產品進口關稅從25%降至零,試圖再用資本主義的一套推動中方對美輸出口罩。   那麽,作為老牌發達國家,歐洲和美國造不出口罩嗎?為什麽會在小小的口罩題目上求助中國?我們具體來看一下。   01 紛紛打臉   口罩最早的雛形出現於元朝宮廷,用來遮住口鼻,以免呼出的氣汙染食品。這一點在《馬克?波羅遊記》中有記載。   19世紀末,隨著西方醫學發展以及製備技術升級,現代口罩開始應用於醫護領域。到了一戰後期,“西班牙流感”導致全世界5億人感染、5000萬人喪生。在全球恐慌下,口罩首次變成公眾常備用品。   此後,在曆次“大流感”、“SARS”、“埃博拉”以及空氣汙染等全球性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口罩又扮演了預防和阻中斷病菌傳播的重要角色,並在“SARS”等疫情中出現規模性短缺。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曾說過一句話:人類從曆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沒有從曆史中汲取任何教訓。   盡管有多次前車之鑒,但歐美多國在疫情初期以為戴口罩與現代“民主與自由”存在一定衝突。於是,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和美國政府發布的官方防疫手冊,建議基本類似:不需要。 3月8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廣場,一名女子戴著口罩。圖/新華社   童話王國——丹麥首相梅特?弗雷德裏克森甚至曾直接公然發聲,要求戴口罩和居家隔離是侵犯人權的行為。意大利人民最初更用抗議行動表示:要自由不要口罩!   在官方政策和一些世俗理念影響下,這些國家的公民即便有口罩,大部分也勇敢選擇“不戴”。即便有的人心裏很慌,但由於無法承受其他人的眼神“秒殺”或者怕“被打”,也放下了口罩。   不過,隨著疫情殃及自身,並迅速擴散。歐美各國開始紛紛打臉,逐個公布禁止口罩出口、封閉邊境。一些國家甚至仗勢欺人“搶劫”,或者偷摸“截胡”。   比如德國扣下瑞士24萬隻口罩以及意大利從中國采購的83萬隻口罩,法國攔截了英國數百萬隻口罩訂單,而意大利對瑞士的一批消毒水也不放過。   在歐美各國相繼放出“大招”後,全球“搶口罩”大戰進一步升級。這導致歐盟多國之間已失往不少信任,同時市場也已經被嚴重擾亂。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曾表示,全世界口罩等個人防護用品的需求量已是正常水平的100倍,價格則是正常水平的20倍。   目前,歐美多國政府出台了醫療物資緊急調配措施,重點確保醫護職員擁有足夠的口罩。但這個基本的訴求顯然無法保障。   麵對日益嚴重的疫情,何以解憂?似乎唯有口罩產能。   02 產能虛脫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試圖啟動冷戰時期用於朝鮮戰爭的《國防生產法案》,以命令美國企業完成口罩生產訂單。為什麽需要“命令”?   自一月疫情爆發以來,全美最大口罩製造商Prestige Ameritech幾乎天天收到上百個訂購電話或郵件,目前累計已收到超過15億隻口罩的訂單。   但Prestige Ameritech公司並沒有因此興奮,由於當前產能達到了最大負荷,也根本滿足不了市場需求,而進步產能存在難以預知的風險。   Prestige Ameritech公司執行副總裁邁克?鮑文以為,假如再像十年前H1N1流感爆發時,迅速擴大生產而終極無用武之地,公司將可能再次走向破產境地。這透露出美國口罩製造商和政府不同的想法。   更為重要的是,近十多年來美國的口罩製造商及生產線正在不中斷縮減,醫用口罩的供給從90%的美國生產變成了95%的海外生產。   其中,美國的3M、霍尼韋爾等著名口罩生產商將工廠幾乎全部遷到中國市場,大約90%的口罩要從中國進口。 上海3M中國公司漕河涇工廠口罩生產線。圖/新華社   在歐洲,固然口罩企業數目不少,但產能基本上都不大。盡管各國政府要求企業“馬力全開”,但其中的“焦慮”也與美國類似。   Dach公司是德國主要的口罩製造商之一。由於訂單暴增,這家公司最近天天超負荷運轉,出現了創立25年來從沒有過的“盛況”。   然而,Dach公司的製造工廠實在主要在中國,而且已經組成了一條完整的口罩製造供給鏈:德國總部主要負責設計產品、倉庫和物流,中國工廠主要負責原材料和生產,產品終極銷往世界各地。   由於現在從中國來的口罩原料及成品短缺,Dach公司不得不做出改變,大幅進步了德國及其他地區工廠的生產能力。   在與德國交界的捷克境內,醫療用品公司Respilo在疫情後的訂單同樣增加了10倍有餘。   盡管Respilo公司生產的口罩一直隻供給歐美市場,但通常的生產流程是:由捷克提供口罩生產的原料,在中國加工完成。   目前Respilon正考慮在捷克和以色列建立新的生產線,預計5月可投進生產,屆時可日產70000隻普通口罩、6000隻醫用口罩。   不過,這樣的產能在巨大的需求下恐怕隻是杯水車薪,另外等到5月投產或許“黃花菜已經快涼了”。   整體上,大部分歐美國家的口罩製造商都將生產線設了在中國,而本國產能有限。受疫情影響,一些製造商正考慮將生產線撤回本國或其他地區。   03 求助中國   撤回生產線顯然並不輕易。當初歐美國家將口罩生產線設在中國,除了基於市場因素考慮,中國擁有完整的口罩產業鏈因素至關重要。   21世紀初,隨著中國加進世貿組織以及在“SARS”疫情後建立口罩相關標準,3M、霍尼韋爾等公司開始將工廠轉移到中國。   後來,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以及產業鏈日益完善推動下,歐美口罩製造商不中斷加大將口罩等眾多生產轉移至中國。同時,國內口罩製造商不中斷湧現。   目前國內口罩產業鏈相關企業超過2萬家,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華東地區。那中國的產業鏈上風是如何體現出來?   發展到現在,口罩主要應用於醫用和勞動防護兩大專業領域。其中,醫用口罩又分成普通醫用、醫用外科和醫用防護三個等級。   構造方麵,常見的醫用口罩主要由表層抗濕層、中間過濾吸附層、內層貼膚層,以及耳帶線、鼻梁金屬條等部件組合而成。 圖自網絡   其中,醫用口罩表層及內層大多為紡粘非織造布,而中間過濾吸附層包含一層或多層帶有靜電的熔噴非織造布,米兰体育全站起到最核心的防護作用。   看似普通的口罩構件,同樣擁有精巧複雜的產業鏈,大致分為以下四層:   上遊為聚丙烯、橡膠等石化原材料,中上遊是使用原材料生產熔噴無紡布等,中遊是利用口罩機將無紡布製作成口罩,下遊為醫院、藥店等終端客戶。   在生產流程中,聚丙烯可能來自浙江的鎮海煉化,這些原料在山東被加工成熔噴無紡布,然後再運輸到河南,當地及全國其它地方再引進鼻梁條、掛耳繩等,終極製成口罩。   在設備方麵,河南的口罩機可能來自東莞,而東莞的這些設備涉及到材料加工、電氣控製、氣動元件,很有可能要從長三角、珠三角購買超聲波壓焊、自動包裝和消毒設備等。   不難發現,一隻口罩的生產,涉及化工、紡織、機械、冶金、電子等基礎產業門類,以及原材料、設備、廠房、資金、人力、準進許可、生產周期七大要素。   可以說,全世界隻有中國才擁有最完整的口罩產業鏈、供給鏈和生產要素。中國往年生產了近50億隻口罩,占全球產能的50%以上。   而歐美國家要麽口罩產業鏈不夠完善,要麽隻瞄準金字塔“頂端”,導致特殊時期對快速整合進步產能“有心無力”。鑒於疫情愈演愈烈,一些國家不中斷開始向中國求助。   04 極致動員   即便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基礎,如何讓它們快速“碰撞”出高質、高效的口罩產品,這也考驗著中國的國家和市場組織極致動員能力。   在原材料方麵,熔噴布被稱作口罩的“心髒”,但由於生產線的設備安裝複雜、本錢高、周期長,是進步口罩產能的首要瓶頸。   比如,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2018年全國無紡布生產量約594萬噸,但熔噴布的產量產量隻有5.35萬噸,日產量約為180噸。而且不僅用於口罩,還用於環境保護、服裝、擦拭材料等。   疫情當前,中國石油化工研究院把研發口罩所需熔噴料、熔噴布作為重大政治任務,一周之內便完成了研發生產的一係列工作。   另外,熔噴布生產線國產設備的交貨期通常要3至4個月。而中國石化旗下燕山石化接到任務後,600多人晝夜連續奮戰,半個月內建成一座廠。   目前,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分別籌建10條、4條熔噴布生產線,預計4月全部建成投產後,日產量可分別達到18噸、7噸醫用口罩熔噴布。   與此同時,國資委緊急推動加大醫用口罩機等關鍵設備的研製生產,采用“多家企業、多種方案、多個路徑”的模式攻關。 中國電子口罩生產線 圖源:國資小新,下同   其中,廣州國機智能等企業及其供給鏈成立了平麵口罩機攻關組,僅用一個月時間生產出100台口罩機。   另外,航空產業團體研製出“1出2型”高端全自動口罩機。這台口罩機由共2365件零件組成,但隻需簡單培訓便可實現單人操縱,天天可產出100多萬隻口罩。   在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發文以及市場因素驅動下,自2月以來,全國口罩和呼吸防護相關企業新增6000多家,同比增速達1561%。   上汽通用五菱、富士康、比亞迪、格力、三槍、利郎、報喜鳥等大量零售、服務以及科技企業,都紛紛“跨界”轉產口罩及口罩機等。   多家企業創出饞產能奇跡。五菱從想法提出到下線20萬隻醫用口罩,僅僅用時3天,比亞迪在2月底達到驚人的日產500萬隻口罩。而格力前期報廢了100多萬元設備後,繼續增加生產和口罩投放量。   至2月29日,中國口罩產量創下新高:全國口罩日產能達到1.1億隻,日產量達到1.16億隻,相比往年日均產能提升近10倍以上。目前已有效滿足疫情防控需求。   至於國內有人擔心疫情過後產能過剩的題目,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將由政府收儲富餘產量。不少企業也稱,將根據供需變化做好再轉產預備。   結語   疫情期間,醫療物資生產也是在與時間賽跑。小小一隻口罩,實在關聯產業鏈多個環節,涉及數百項產品,哪一環節出題目都會影響生產進度。   中國口罩產能“雙億”目標實現的關鍵,是以中國完善的產業體係、完備的上下遊產業配套能力為支撐,全國上下齊心協力的“硬核複產”。   有趣的是,在中國眾誌成城抗“疫”、進步了口罩產能時,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一些西方媒體無情渲染中國強製國內企業(含外資)將設備賣給政府。而後來又在表達“需要中國的口罩”同時質疑中國稿“口罩外交”。這是求人都還帶著刺。   目前,中國已成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產業門類的國家,總計666個產業門類,而且產業總產值在2011年已超過美國,位居全球第一。   實際上,中國與美國及部分歐洲國家在產業門類、產業鏈方麵的差距不算很大,但隻有中國實現口罩快速擴能、轉產。其它國家為什麽沒有做到呢?   這其中還有核心的一點是,重大疫情當前,中國企業在口罩生產上具備不計本錢投進的魄力、毅力和執行力。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麵臨政府和企業的部分摩擦,讓企業生產口罩竟然需要動用《國防生產法案》。   基於完整產業鏈和國家統籌建設,“中國製造”在疫情中展現出強大危機應對能力和靈活性。這種實力也讓日本學者驚呼:中國與美國一樣,將是一個“盡對不可與之開戰”的國家。   有所警示的是:1896年時美國的產業產值就超越了英國,但直到二戰後才成為世界頭號強國,其中用時接近五十年。時代已然驟變,但中國在產業升級的道路上仍然有一段間隔。   一些現象也反映著見微知著的變化,在這場全球戰“疫”中,人們可以發現:“美元”再強也變不了口罩等醫療物資,但“人民幣”做到了。這引起了不少國家的思考和學習。   隨著疫情在全球蔓延,中國更“逆勢”支持醫療物資出口,已經向80多個國家提供口罩、試劑盒和防護服等產品,以實際行動落實大國擔當,為全球防疫作出應有貢獻。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收留均源自自媒體,版權回原作者所有,空運報價 海運價格,轉載請聯係原作者並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態度。若內收留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進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國際物流 國際物流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國際空運
國際海運
國際快遞
跨境鐵路
多式聯運
起始地 目的地 45+ 100 300 詳情
深圳 迪拜 30 25 20
廣州 南非 26 22 16
上海 巴西 37 28 23 詳情
寧波 歐洲 37 27 23 詳情
香港 南亞 30 27 25 詳情

給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