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hui) 做生意的壹讀君|吳銳
最近各路媒體(ti) 展天蓋地的都在說貿易戰,壹讀君覺得不聊聊這個(ge) 話題都跟不上形勢了。今天我們(men) 就說說為(wei) 什麽(me) 會(hui) 有貿易戰,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從(cong) 貿易戰打得你死我活,到國與(yu) 國之間的貿易互惠,經曆了怎樣的轉變過程。
貿易全球化:大洋對麵的朋友握握手吧
原創圖片,侵權必究
在說貿易戰之前,先說說全球貿易的產(chan) 生。這首先要回功於(yu) 歐洲15到18世紀那些實現地理大發現的探險家們(men) ,他們(men) 發現了通往東(dong) 方的不同航道,發現了美洲大陸。在東(dong) 方,有歐洲人喜歡的香料、茶葉、陶瓷,恰好美洲還有大量的銀礦、金礦,可以為(wei) 貿易往來提供所需的貨幣。就這樣,有商品有貨幣,順理成章地,跨大洋的、大規模的全球貿易產(chan) 生了。
由於(yu) 地理大發現帶來的國家之間貿易規模空前,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比如明王朝同西班牙貿易賺取的白銀一度成為(wei) 國家流通貨幣的重要來源,也就自然出現了貿易逆差和貿易順差的概念。
銀礦
貿易順差就是在一定的單位時間裏(通常按年度計算),貿易的雙方互相買(mai) 賣各種貨物,互相進口與(yu) 出口,甲方的出口金額大過乙方的出口金額,或甲方的進口金額少於(yu) 乙方的進口金額,其中的差額,對甲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順差,反之,對乙方來說,就叫作貿易逆差。
就在跨大洋的全球貿易產(chan) 生,並出現了順差、逆差這樣的概念的同時,一個(ge) 影響西方世界幾百年的重要思想也隨之產(chan) 生——它就是重商主義(yi) 思想。重商主義(yi) 最早在英國出現。
重商主義(yi) :必須我賺錢,必須你賠錢,ok?
原創圖片,侵權必究
重商主義(yi) 者以為(wei) 黃金、白銀可真是好東(dong) 西啊!可世界上黃金、白銀就這麽(me) 多,不是在你兜裏就是在我兜裏。假如咱倆(lia) 做生意,金銀都往了你那,那我就成窮光蛋了。所以重商主義(yi) 者眼中的國際貿易就是一場零和博弈,自己國家必須實現貿易順差,必須讓自己賺錢,讓別國賠錢。
曆史上重商主義(yi) 的幾位著名學者幾乎都是17世紀的英國人,所以重商主義(yi) 的理念對英國的影響也最為(wei) 明顯。
英國的重商主義(yi) 者們(men) 對國際貿易規定了幾個(ge) 原則:
我賣給你東(dong) 西,我要占便宜;我買(mai) 你的東(dong) 西,我還是要占便宜。所以他們(men) 鼓勵國家進口本國缺乏的、不能生產(chan) 的原材料,這些原材料甚至是免稅進口;限製本國擁有的、可以生產(chan) 的原材料出口;鼓勵本國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出口;限製其他國家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進口。於(yu) 是當英國跟清王朝做生意,發現大清國的茶葉把自己的雪花白銀都賺走了的時候,就一定要用鴉片再把銀子換回來。
鴉片戰爭(zheng)
英國的重商主義(yi) 者還主張依托中心政府實施貿易壟中斷,這被以為(wei) 是有明顯官商勾結特點的權力尋租。英國為(wei) 此成立了擁有特許經營權的半官方、半貿易性質的東(dong) 印度公司。東(dong) 印度公司從(cong) 東(dong) 方販運來的茶葉必須先運到英國,先要交稅,扒一層皮,然後才能運到北美殖民地銷售,所以殖民地人民隻有高價(jia) 購買(mai) 交過稅的行貨茶葉才算是遵法公民。後來英國的行貨茶葉競爭(zheng) 不過北美的水貨茶葉,英國政府又轉而向北美低價(jia) 傾(qing) 銷茶葉,打擊當地茶商。這成為(wei) 了美國獨立戰爭(zheng) 的導火索。
傾(qing) 銷是指產(chan) 品以低於(yu) 其正常價(jia) 值的價(jia) 格出口到另一國家(地區)的行為(wei) 。
另外,英國重商主義(yi) 者以為(wei) 自己要想永遠占便宜,就必須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jun) ,確保吃虧(kui) 的一方沒脾氣。於(yu) 是,林則徐在虎門銷煙的時候,英國艦隊來了;波士頓人民在港口傾(qing) 倒英國行貨茶葉的時候,英國艦隊也來了。
波士頓傾(qing) 茶事件
重商主義(yi) 者還以為(wei) 人口紅利很重要,大家要多生娃,這樣勞動力才便宜,工資才低,生產(chan) 本錢低才便於(yu) 商品出口。
重商主義(yi) 者還主張占領更多的殖民地,以獲得資源,出口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所以英國在壯盛時期有100多個(ge) 殖民地,他們(men) 把高附加值的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賣到殖民地,又從(cong) 殖民地進口低附加值的原材料。
重商主義(yi) 助推了英國產(chan) 業(ye) 革命的實現,由於(yu) 要實現貿易順差,就要多出口更能賺錢的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嘛!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重商主義(yi) 的弊端也在英國逐漸顯現,長期貿易順差帶來的黃金白銀造成英國通貨膨脹,物價(jia) 飛漲,所以說錢太多了也是題目。
另外,唯利是圖的重商主義(yi) 思想最大的弊端是它並沒有讓普通民眾(zhong) 生活得更好,GDP增長的同時,工人生活水平甚至還倒退了。為(wei) 實現低本錢的出口上風,企業(ye) 長期壓低工人工資,工作條件惡劣,嚴(yan) 重影響了英國工薪階層的身體(ti) 素質,貧困家庭兒(er) 童死亡率高,影響了整個(ge) 社會(hui) 人口增長率,英國人口從(cong) 1751年至1861年,年增長率一般為(wei) 1%多。相比之下,美國人口在1790-1860年間,年均勻增長率達到3.3%。
英國工人
此外英國工人受教育程度也普遍偏低,1832年哈德茲(zi) 菲爾德眾(zhong) 議院委員會(hui) 的報告表露:工廠裏會(hui) 寫(xie) 字的人不超過1%。1870年時,英國6-10歲的兒(er) 童,隻有40%上學;10-12歲的兒(er) 童,則隻有33%上學。1858年英國全日製學生人數與(yu) 總人口的比例是1∶77,而同一時期普魯士為(wei) 1∶6.27。勞動者綜合素質低,也限製了英國後期經濟的發展。
“靠,老子累死累活地幹,還要活得這麽(me) 憋屈!”工人們(men) 不滿了,於(yu) 是各種各樣的工人運動在當時的英國不中斷上演。
英國工人發動的盧德運動
題目這麽(me) 多,看來重商主義(yi) 是把英國經濟給帶跑偏了,所以需要有新的理論來糾正它,這就是我們(men) 接下來要說的重農(nong) 主義(yi) 。
重農(nong) 主義(yi) :樂(le) 活自然的經濟哲學
原創圖片,侵權必究
重農(nong) 主義(yi) 思想出現的時間比重商主義(yi) 要晚一些,出現在18世紀的法國,以法國醫生魁奈1757年在《百科全書(shu) 》上發表論文《農(nong) 民論》《穀物論》為(wei) 標誌。
和重商主義(yi) 相比,重農(nong) 主義(yi) 的主張簡直是綠色純自然啊!
重農(nong) 主義(yi) 者崇尚自然規律,以為(wei) 一切人類社會(hui) 活動要遵從(cong) 自然規律。不知道他們(men) 能不能算是最早的環保主義(yi) 者呢?
重農(nong) 主義(yi) 者重視農(nong) 業(ye) ,以為(wei) 隻有農(nong) 產(chan) 品可以為(wei) 社會(hui) 創造剩餘(yu) 價(jia) 值,其他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都遜斃了。
重農(nong) 主義(yi) 者主張政府應該盡量不要幹預經濟生活,人們(men) 應該可以自由地從(cong) 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一個(ge) 國家內(nei) 部,或是國家之間都應該取消對商品流通的限製,取消貿易壁壘。
重農(nong) 主義(yi) 者提倡生活節儉(jian) ,主張對富人征稅。
壹讀君忽然覺得自己也是個(ge) 重農(nong) 主義(yi) 者!有趣的是,重農(nong) 主義(yi) 代表人物杜爾閣的主要著作《關(guan) 於(yu) 財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當年是專(zhuan) 門寫(xie) 給兩(liang) 個(ge) 即將回國的中國留學生的。
該書(shu) 序言說:
是時有留法之中國學生二人,得法王學費(學費指留學的學費),將返母邦,杜爾閣之著斯書(shu) ,即所以貽此二人者。蓋當時法國之經濟學家,皆以中國為(wei) 修明政治之邦,予二人以學費者,欲其以國中之實情相告。故杜爾閣特備題目一束以供其解答之用,而同時複作此書(shu) 以貽之,俾其對於(yu) 此種題目之目的,有深切之了解焉。”
重農(nong) 主義(yi) 產(chan) 生於(yu) 法國,對法國影響深遠,以至於(yu) 法國在產(chan) 業(ye) 革命的時代走上了一條和英國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重農(nong) 主義(yi) 有關(guan) 取消國內(nei) 貿易限製的主張,空運報價(jia) 海運價(jia) 格,是法國大革命爆發的因素之一。革命爆發後,人民群眾(zhong) 一想,重農(nong) 主義(yi) 說了大家可以自由地從(cong) 事自己喜歡的工作,那就“打土豪分田地”吧,大量法國貴族被送上了中斷頭台。貴族肯定不是都罪至該死,濫殺無辜的情況不可避免地會(hui) 有,但另一個(ge) 結果是大量貴族的土地被分給了普通農(nong) 民,法國農(nong) 民都擁有了一小塊自己的土地,可以像重農(nong) 主義(yi) 宣揚的那樣生活。
這使他們(men) 的生活和當時的英國底層的民眾(zhong) 有很大的區別,他們(men) 種菜、養(yang) 點、牛羊,除了用於(yu) 交易,平時還能喝牛奶,吃牛肉,比工廠裏受壓榨的英國工人生活還是舒服不少。
法國農(nong) 民
英國由於(yu) 沒有爆發大規模流血革命,所以大量英國農(nong) 民在產(chan) 業(ye) 革命時期被趕進了工廠。當然,英國也因此實現了產(chan) 業(ye) 化大生產(chan) ,而法國則長期以小生產(chan) 占盡對上風。
重農(nong) 主義(yi) 的法國和重商主義(yi) 的英國的區別還體(ti) 現在對待殖民地的態度上。在北美的英國殖民地,英國統治者更傾(qing) 向於(yu) 驅逐印第安人,占領他們(men) 的土地;而重農(nong) 主義(yi) 主張自由貿易,所以在法國殖民地,法國人更傾(qing) 向於(yu) 單純地和印第安人進行貿易,比如用槍隻、紅酒交換一下皮毛。於(yu) 是印第安人覺得法國佬還不錯哦,在後來英法爭(zheng) 奪北美的殖民地戰爭(zheng) 中,印第安人更多的是支持法國人。
重農(nong) 主義(yi) VS重商主義(yi) :這個(ge) 世界需不需要貿易戰
原創圖片,侵權必究
回顧產(chan) 業(ye) 革命前後各國貿易戰和經濟發展的曆史,始終隱含這兩(liang) 種觀念的較量,即重商主義(yi) VS重農(nong) 主義(yi) 。兩(liang) 種思想最鮮明的一次對決(jue) 發生在美國。我們(men) 都知道美國建國後,北方走上了發展產(chan) 業(ye) 的道路;南方走上了以農(nong) 業(ye) 為(wei) 主的發展模式。建國後,美國國會(hui) 不中斷通過有關(guan) 貿易保護的法案,特別是對英國進口的產(chan) 業(ye) 產(chan) 品加征關(guan) 稅。1828年,甚至通過了加征62%關(guan) 稅的法案。
關(guan) 稅是進出口商品經過一國關(guan) 境時,由政府所設置的海關(guan) 向其進出口商所征收的稅收。增收關(guan) 稅往往是貿易爭(zheng) 端中采取的一個(ge) 重要手段。
這一下作為(wei) 原材料生產(chan) 方的南方各州急了,他們(men) 種的棉花由於(yu) 英國的貿易反製措施銷量下滑,賺的錢少了,還要花高價(jia) 購買(mai) 各種日用品、生產(chan) 工具。
“為(wei) 什麽(me) 要限製貿易自由,我們(men) 和你們(men) 這些北方佬拚了!”
美國南北戰爭(zheng)
南卡羅來納州甚至公布該法案違反憲法。對於(yu) 貿易保護政策的分歧,是後來美國爆發南北戰爭(zheng) 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在美國南北方為(wei) 該不該進行貿易保護爭(zheng) 得酡顏脖子粗,預備大打出手的時候,英國則正在放棄重商主義(yi) 。1823年,英國議會(hui) 改革後,廢除了一係列重商主義(yi) 保護政策,包括廢除《穀物法》和《航海條約》,並且不中斷降低關(guan) 稅。英國決(jue) 定擁抱自由貿易,一方麵是由於(yu) 重商主義(yi) 對英國社會(hui) 造成的負麵影響,另一方麵就是從(cong) 重農(nong) 主義(yi) 衍生出的兩(liang) 位著名的經濟學家亞(ya) 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理論日益受到重視。
亞(ya) 當·斯密
斯密的經濟自由主義(yi) 理論部分地受到了重農(nong) 主義(yi) 思想的影響。他以為(wei) 讓商品自由交易才會(hui) 使國家的利益最大化。在此基礎上,經濟學家李嘉圖提出了“比較上風”理論,李嘉圖以為(wei) 不同國家都有自己生產(chan) 本錢較低的上風產(chan) 品,你生產(chan) 的汽車更便宜,你就多生產(chan) 汽車;他養(yang) 殖的牛羊更便宜,他就養(yang) 殖牛羊。
然後大家再把自己擅長的產(chan) 品拿到國際市場上交易,這樣大家都可以最小的代價(jia) 互通有無,實現雙贏,國際貿易的要義(yi) 是國際分工。
亞(ya) 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的學說就是今天貿易全球化的理論基礎。當然,19世紀以後的曆史發展仍然是曲折的,固然在發生經濟危機等特殊情況下,貿易保護還時常出現,但自由貿易和雙贏的理念逐漸成為(wei) 公理。
曆史上真正意義(yi) 的貿易戰隻出現在重商主義(yi) 盛行的時代,那時國與(yu) 國之間甚至會(hui) 為(wei) 了實現貿易順差大打出手,就像剛才我們(men) 說的鴉片戰爭(zheng) 、美國獨米兰体育全站立戰爭(zheng) 、美國南北戰爭(zheng) 。但在經濟自由主義(yi) 和國際分工被廣泛接受確當今時代,貿易戰的所謂“戰”更多的是國與(yu) 國之間用來談判的籌碼,究竟就算是雙贏也有個(ge) 誰賺得多、誰賺得少的題目,但一般終極都會(hui) 為(wei) 了大家的共同利益達成共叫。
參考資料:
1《英國為(wei) 何“由盛轉衰”?》,張順洪,《光明日報》
2《停滯的帝國如何理解自由競爭(zheng) :中英的第一次"貿易戰"》,高昊,《經濟觀察報書(shu) 評》
3《貿易戰的前世今生》,左立克,《勺TV》
4《英國離別重商主義(yi) 的啟示》,王東(dong) 京,《質量文化》
5《世界經濟史》,蕭國亮,北京大學出版社
▼
推薦閱讀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