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寫(xie) |張暢
饒平如,(1922年-2020年4月4日),他參加過抗戰,後做過編輯、美編。在老伴毛美棠往世後,饒平如天天筆耕不輟,用繪畫和文字記述他與(yu) 美棠從(cong) 初識到相處的時光,取名為(wei) 《平如美棠——我倆(lia) 的故事》。2020年4月4日9時,饒平如先生在上海瑞金醫院往世,享年99歲。
“……親(qin) 愛的朋友,收到你的來信,我處於(yu) 完全的震動狀態!這是我在我的電子郵箱中曾經收到過的最美的東(dong) 西了!……我們(men) 將會(hui) 把這些了不起的回複當成畫作或說是藝術品來收躲的。”
寫(xie) 下這些的是一位西班牙的編輯Claudia,2018年3月,西班牙版本《平如美棠》出版,當地媒體(ti) 給遠在中國的作者饒平如發來一份采訪提綱,然後收到了老人用全英文手寫(xie) 完成的采訪回複。
《平如美棠》中文版的責編的陰牧雲(yun) 看到回複後,把這些發在了微博,她說,饒平如寫(xie) 下的這些信件和中文《平如美棠》包含著同樣的東(dong) 西——誠摯、坦率、熱和,還有他的聰明——那種聰明沒有一丁點兒(er) 世故的東(dong) 西,像個(ge) 孩子一般迷人。
是的,用畫講述了自己與(yu) 亡妻毛美棠一生的《平如美棠》,自七年前出版以來,正是由於(yu) 其中的誠摯、熱和、赤子之心和相濡以沫、矢誌不渝的愛情,被幾十萬(wan) 人閱讀和傳(chuan) 誦。
《平如美棠》是新京報書(shu) 評周刊2013年度致敬好書(shu) ,當時我們(men) 說,致敬它,是致敬普通人。七年過往,這個(ge) 仍在繼續的故事又一次告訴我們(men) ——普通人生活中的美和愛,能超越國界和語言的藩籬,散發恒久的動人氣力。
“舉(ju) 行婚禮後,美棠與(yu) 我在禮堂門口合影(1948年)”
故事的開始
2008年3月19日,美棠病逝,時年87歲的饒平如無以遣懷,遂將妻子的照片、書(shu) 信、用畫筆畫下的生活點滴足足集了近30本畫冊(ce) ,他給這些畫冊(ce) 起了名字——《我倆(lia) 的故事》,扉頁上是他寫(xie) 的詞句:“同生死,共患難,以沫相濡,天若有情天亦老;三載隔幽冥,盡音問,愁腸寸中斷,相思始覺海非深。”
這些畫作被孫女拍下傳(chuan) 到網上,引起了中心電視台記者柴靜的關(guan) 注。采訪過後,柴靜在博客上發表了《赤白幹淨的骨頭》,記錄了采訪的片中斷。柴靜問:“您已經九十歲了。難道這麽(me) 長時間,沒有把這個(ge) 東(dong) 西磨平了,磨淡了?”饒平如答:“磨平?怎麽(me) 講能磨平呢?愛這個(ge) 世界可以是很久的,這個(ge) 是永遠的事情。”
在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分部,編輯陰牧雲(yun) 從(cong) 網上讀到了柴靜的這篇采訪手記,“內(nei) 心震動不已”。編輯的直覺告訴她,這是一個(ge) “百年難遇的出版材料”:“我從(cong) 來沒有見過這樣的畫稿和文字,它完全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就像是土地裏的種子、大山裏的自然玉石。很多人創作的時候,都想著給人閱讀、傳(chuan) 播,想讓人知道,會(hui) 考慮很多其他因素,比如時代風尚、審美趣味等等。可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除了家裏的子弟,沒有想過給別的人看,是自然單純的。”她立即給上海分部的領導打電話講了這個(ge) 故事,領導聽後,隻說了兩(liang) 個(ge) ——“拿下”。
當時,老人家的故事已在網上流傳(chuan) 開,經過媒體(ti) 的報道傳(chuan) 播,幾家出版社都希看爭(zheng) 取到出版權,在新聞事件熱度沒過往之前從(cong) 速出版。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卻選擇了另一種方式——“慢”:“這本書(shu) 講的是饒爺爺與(yu) 妻子一生的悲歡離合故事,但畫作大多色彩明豔,文字淡泊寧靜,情感基調歡喜多於(yu) 悲傷(shang) ,是為(wei) 懷念之作,所以我們(men) 也希看在書(shu) 中呈現出同樣的感覺;考慮到現有材料固然很豐(feng) 富,但隨著故事線索走的話仍有空缺點和結構不平衡的地方,所以此書(shu) 操縱宜‘慢’,並由出版社做前期參與(yu) ,與(yu) 作者家人共同整理並補全所有素材。”
從(cong) 2012年7月到次年5月,書(shu) 稿在編輯與(yu) 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慢慢生長,枝繁葉茂,隻待開花結果。就在這時,南京書(shu) 衣坊工作室的設計總監朱贏椿接連收到四封電子郵件,先容《我倆(lia) 的故事》這本尚在完成中的小書(shu) ,他很快回複了:請來南京詳談。在南京書(shu) 衣坊,朱贏椿建議,“平如美棠”四字既是書(shu) 中人物的原名,又是極美且普通的中國人名字,這四字與(yu) 內(nei) 收留相合,做設計時字形也兼具美感,不妨用做書(shu) 名如何?大家都說好,此書(shu) 的名字就這樣定了下來。
“要做這樣一本書(shu) ,你是不可能不往熟悉作者的。見人如見字,見字如見人。”朱贏椿向陰牧雲(yun) 提議。於(yu) 是從(cong) 南京到上海,他們(men) 一同到饒平如家中造訪。在上海那間不大的客廳裏,一群編輯和設計者們(men) ,為(wei) 一本書(shu) 初次團圓,一邊吃著饒家三伯買(mai) 來的小籠生煎包,一邊熱烈地聊著,敲定了書(shu) 的基本形態——從(cong) 千頭萬(wan) 緒的故事中拎出一條愛情線;無論是開本、用紙、擁塞都是為(wei) 了營造“熱和、厚重而樸實”的整體(ti) 效果;圖片不做特殊處理,讀者甚至能從(cong) 插圖上看到老爺爺用鉛筆打草稿的痕跡。一本自然生長出來的書(shu) ,就這樣自然地成熟,與(yu) 讀者見麵了。
《平如美棠:我倆(lia) 的故事》2013年版
故事為(wei) 何感人?
一本貌不驚人的《平如美棠》,經過編輯和設計師的共同努力,終於(yu) 擺上了書(shu) 店的書(shu) 架,走進了讀者們(men) 的日常生活之中。
這是饒平如老人一生的故事,是一個(ge) 本不想打仗的兵,為(wei) 平息“國恨家難”身赴抗日戰場,僥(jiao) 幸存活的故事;是一對中國普通的夫妻在六十年裏曆盡坎坷,命運不中斷被改寫(xie) ,卻始終執手愛情的故事;是一個(ge) 關(guan) 於(yu) 相守和錯過的故事,年輕時卷進時代的洪流,被迫分離,老了終得以相守,一方卻失了記憶。老病相催,美棠終極離開人世,平如卻因無力抵抗思念,一筆筆畫下、寫(xie) 下他倆(lia) 的故事。他將她的骨灰放在床頭,要她等他一起,進土。在他的講述下,他倆(lia) 的故事一次次讓讀者落淚,讓觀眾(zhong) 動收留。
讀者們(men) 感慨於(yu) 一個(ge) 個(ge) 微小卻動人的細節——被日軍(jun) 的子彈壓得趴在山坡上的饒平如,仰麵看到的,卻是青山之巔,藍天之上,白雲(yun) 飄然而過。在安徽勞改時,他用獨輪車運土修壩,他把英語單詞和對話的字條放在草帽裏,邊推著二三百斤的土,邊在心裏默背,明知沒用,也不想讓生命這麽(me) 消磨過往。22年的勞改,美棠一人帶著孩子,生活艱澀,為(wei) 補貼家用,就找臨(lin) 時工的活做,背五十斤一包的水泥;美棠過世後,平如常往上海自然博物館門口坐坐,“這個(ge) 台階裏麵,我也不知道哪一塊是她抬的水泥”。
讀到這些片中斷的讀者,無不為(wei) 之慨歎,落淚。在給銷售渠道講書(shu) 時,盡管早已熟稔這些故事,陰牧雲(yun) 和她的同事們(men) 有時還是會(hui) 忍不住淚目:“他的一生是平凡和傳(chuan) 奇交織在一起的,他對於(yu) 人生的種種偶然性有著非常米兰体育全站清醒的熟悉,他對於(yu) 這些,太知道了,太了解了。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可能會(hui) 經曆失意的時刻,經曆過刻骨的盡看,經曆過要不要放棄的掙紮。饒爺爺也是一樣,但是他沒有放棄那些美好的事物。這不是簡單的雞湯式的故事,而是你知道,人就是這樣生活的。”
七年過往,《平如美棠》加印了十幾版,印數達20餘(yu) 萬(wan) 冊(ce) ,被上百家媒體(ti) 的報道,獲得了包括《新京報》2013年度好書(shu) 、《南方都市報》2013年度裝幀設計獎、新浪中國好書(shu) 榜2013年度最感動圖書(shu) 、鳳凰讀書(shu) 2013年度典躲書(shu) 等在內(nei) 的數十個(ge) 書(shu) 籍獎項。饒平如既感動也困惑:為(wei) 什麽(me) 這麽(me) 多讀者喜愛這本“年代久遠”的書(shu) 呢?他用“木偶奇遇記”來形收留自己的心情:自己就是那個(ge) “天生木訥,不善交際”的小木偶,來到這世上走了一遭,和不同的人相遇相知,心滿足足。
采訪爭(zheng) 相而至。原本冷清的家中多了陌生人的身影,他們(men) 當中有記者,有出版商,有慕名前來的讀者。饒平如會(hui) 和每個(ge) 前來采訪的人合影留念,贈書(shu) 簽名,然後記錄下這一切。他不在意媒體(ti) 上發表了什麽(me) ,也不在意有多少人熟悉他,他在意的是“與(yu) 人的溝通”,是“別人的理解”。
饒平如爺爺與(yu) 法國瑟伊出版社社長。
盡管饒平如晚年聽力下降了,但他依然保持著對世界的好奇,讓每個(ge) 登門的來客講他們(men) 感愛好的事。固然嗓子沙啞了,但仍不吝嗇放聲大笑。給來訪者展示什麽(me) 物件,他會(hui) 飛速跨過家裏錯層的兩(liang) 級樓梯,一個(ge) 轉彎就不見了。他常用孩子般的語氣對他的貓咪說:不要對大家不友好喲。生怕它抓撓大家。
饒平如一直沒學會(hui) 說“不”。無論受邀參加什麽(me) 節目或活動,他都欣然答應,海運費,然後穿一身得體(ti) 的衣服出場。在“一席”上,他沒有坐在主辦方事先布置好的沙發上,而是站在舞台中間,一講就是30多分鍾,講和美棠之間的點點滴滴,講人生的美好與(yu) 缺憾。發言結束後,他90度鞠躬,雙手遞交了發話器。
“Rao的故事”
2015年10月,《平如美棠》被帶進了法蘭(lan) 克福國際書(shu) 展。書(shu) 展前米兰体育全站,《平如美棠》麵臨(lin) 著一項困難:如何將原作文字中帶有古香古色韻味的溫潤敦厚的氣味,傳(chuan) 達給西方的讀者呢?版權代理公司博達公司台北部分的Annie,特邀請一對夫妻共同翻譯了這本書(shu) 的英文宣傳(chuan) 頁,這對夫妻中先生是加拿大人,太太是華人,既有對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理解,也保證了英文語義(yi) 的正確傳(chuan) 達。
在法蘭(lan) 克福書(shu) 展現場,意大利出版社Bompiani發來報價(jia) ,他們(men) 的作者名單包括《玫瑰著名》的作者安伯托·艾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作者保羅·柯艾略等。後來又陸續收到來自西班牙、法國、荷蘭(lan) 、韓國的報價(jia) 。另外,美國出版方發來郵件:
“我們(men) 的生產(chan) 和設計團隊擁有數十年的經驗並曾做出最美的圖書(shu) 。我曾帶過一本《平如美棠》中國版的樣書(shu) 給我們(men) 生產(chan) 團隊的負責人安迪·修斯,他特別崇拜這本書(shu) 的工藝,甚至用放大鏡往仔細查看紙張和油墨——我們(men) 將盡力使英文版同樣非凡。現在我還不想給出更多細節,但是我們(men) 很可能會(hui) 采用和中國版相同的尺寸,考慮到英語市場,我們(men) 選擇首先以精裝書(shu) 形式出版。另外我們(men) 考慮的是製作一本有著高生產(chan) 價(jia) 值的圖書(shu) ——結果可能是驚人的!總之,對於(yu) 出版Rao的故事的遠景,我無比期待,在全球範圍內(nei) 與(yu) PRH合作也將使得我們(men) 可以用英語真正推出這個(ge) 故事並產(chan) 生更大影響力。請讓您在中國的同事們(men) 放心,我們(men) 保證將為(wei) 此書(shu) 投進活力、創造力、專(zhuan) 業(ye) 知識並懷抱尊重往出版Rao的故事。”
為(wei) 向各國出版社說明圖書(shu) 中的人物關(guan) 係,饒平如專(zhuan) 門繪製了家族譜係說明。
就這樣,Rao和他的故事跨越了國界。法國《觀點》周刊這樣寫(xie) 道:“當我們(men) 的主人公,一位生於(yu) 二十世紀中國的普通人,在耄耋之年拿起他的畫筆講述一段偉(wei) 大的愛情故事時,中國現代史鮮為(wei) 人知的一麵忽然清楚地展現在我們(men) 眼前。完成這項壯舉(ju) 的就是饒平如先生,在深愛的妻子離世已近十年後,他對她的愛情依然堅貞不渝,鐵路運輸 上海空運,《我倆(lia) 的故事》記錄了他們(men) 六十二年的愛情史詩,也深深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當被邀請給法國青年寫(xie) 幾句話。饒平如提起筆,在紙上寫(xie) 下:
人生苦短,青春難再。莫負初衷,相敬相愛。
凡事包收留,凡事期待。凡事相信,凡事忍耐。
白頭到老,幸福愉快。地久天長,真情永在。
《平如美棠》西班牙版
到2018年3月19日,故事的主角毛美棠已過世12年,饒平如老先生如今也已仙往。他們(men) 的故事卻有了更多的版本:意大利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荷蘭(lan) 語、韓語……《平如美棠》的故事還在繼續。
而在上海的家中,千航貨運 空運價(jia) 格,饒平如生前依然會(hui) 彈起90歲那年買(mai) 來的鋼琴,唱著《送別》《友誼地久天長》等妻子美棠最愛的歌。在“一席”的講壇上,他吹起了口琴,曲調歡快,如春天裏的一頭小鹿,在眾(zhong) 人的掌聲中跳躍。那是很多很多年前的事了,親(qin) 友聚會(hui) 或茶餘(yu) 飯後,美棠會(hui) 把報紙卷成圓筒,平如則吹起口琴,一唱一和地來上一首《花好月圓》。
七年前,在老庭院中心,饒平如曾和兒(er) 子種下一棵海棠樹苗,如今已生出枝椏。這是他記住她的方式。
《平如美棠:我倆(lia) 的故事》,
作者:饒平如,
版本: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
2017年10月
作者|張暢;
編輯|張婷。
鄭重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文章僅(jin) 為(wei) 傳(chuan) 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標記有誤,請第一時間聯係我們(men) 修改或刪除,多謝。
米兰体育全站 |
國際空運 |
國際海運 |
國際快遞 |
跨境鐵路 |
多式聯運 |